摘要:自上个世纪传播大师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启发人们对「媒介」的重新审视后,几代人不停探讨着文字、广播、电视、手机这些不断被发明出的「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如今VR(以及它的“近亲”AR和MR)在经历了几次起伏后又一次进入人们...
自上个世纪传播大师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启发人们对「媒介」的重新审视后,几代人不停探讨着文字、广播、电视、手机这些不断被发明出的「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而如今VR(以及它的“近亲”AR和MR)在经历了几次起伏后又一次进入人们视野时,我们不妨来聊聊,VR时代的媒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讯息?
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各种媒介都有怎样的特点,它们又带来了哪些新的传播尺度,或是麦克卢汉所说的「讯息」?
按照Neil Postman在《娱乐至死》中的看法,书本可谓是人类智慧传承的最佳载体了。它精辟、克制、有条理,在印刷术的加持下孜孜不倦地将思维的精髓浓缩,并利用严密的措辞和语法句式,让后人的理解没有歧义。
从作者写书,到读者读书,知识被编码又被解码,完成了传递。书的这种特性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口头表达,活生生地让「口语书面化」,跟人交谈讨论就仿佛在「听书」。
想想这样的时代也挺有意思,每个人都是文绉绉的,讨论问题之前会按照写作文的要求三思而后谈,力求话语的严密性和有效性,真的就如「舌灿莲花」这个词形容的,言语之间会有金色的小星星噗噗噗冒出来。
而报纸这种媒介将个人所能掌控的生活之外的世界一股脑拉到了眼睫毛跟前,阅读不再是精心筛选的主题、流畅连贯的思想,而变成了碎片信息的被动接收。
这个新的尺度让个人生活内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数量瞬间爆炸,就好像依靠露水生存的树苗突然被移栽到了土壤肥沃的农田。
人们兴奋地囫囵吸收着这些新鲜的充沛的信息养料,与此同时,「知识」也变成了一个需要「知道」的东西,而不是深入思考后的「理解」。
进入广播时代,人类接收的媒介有了一个新尺度——听觉。相对于学习文字所要付出的努力,听懂话语几乎是零门槛的一件事,因此广播的远距离传输不仅让可接收的信息更丰富,还让理解信息变得更加容易。
闭着眼睛听广播,或是边听边做其他事儿,这种无需视觉的媒介让我们有了自己能随时「多线程操作」的错觉,人类在同一时刻能够接收到的信息量又多了一些。
到了被Postman泣血控诉的电视时代,「图像革命」让视觉和听觉被完美地统一到了一起,前面被种到田里的小树苗又被扔到了一个小水塘,人们被一块小屏幕上永无止境的会动会跳、有声有色的图案迷住,沉浸在不知是否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场景中。
这时的人们已经很少用冗长的话语交谈,说话时舌尖冒出的小星星也逐渐变少了。
时代再一跳,电脑和互联网让小水塘中的树苗掉进了湍急的河流中,一刻不停产生的无数信息与一刻不停在搜寻信息的人被关联起来,人们逐渐开始认为搜索引擎里搜不到的就等于不存在,搜索结果里大家异口同声的就是真理。
人们对信息的依赖就好像没有消化器官,吃了东西不吸收马上排泄出去的胖子,为了弥补肚子里的永恒的空虚感,不加选择地对面前的美食照单全收。
随着电脑越做越小,小到能单手握乾坤时,手机的「手」带来了更多信息。
一方面是「移动的手」让信息终于能如影随形,随时随地被人召唤出来。另一方面,「手的移动」也让人和信息之间的交流更多维、层次更丰富。逐渐地,手机变成了我们获取信息的第二大脑、表达情感的第二声带、发掘喜好的第二自我。
回过头来看,每一次媒介的变革都让一个人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变得更多、信息形式变得更丰富,同时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自由。
媒介的演进正不回头地向「在场交流」(communication at presence)大步奔跑。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在场交流」,有诸多需要满足的条件。想想我们在现实中跟他人交流时的体验就知道了,要在同一时间内,特定的地点及环境空间中,无延迟地接收和传递思想,同时还要能感知及影响对方和客观环境。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是时间同步(time)、语境一致(context)且深度参与的(participation),因此能够获得最深的沉浸感(immersion)。
好了,现在让我们看看,VR时代媒介想要给我们带来什么?
VR的组成要素是全景视觉+可交互的内容(content或context)。无论VR头显怎么发展、VR手柄多么奇形怪状,它们都是为了最大程度还原人类的全视野、即时、视网膜分辨率的视觉体验,以及人体所有触觉感知器官的肌肉经验及肌肉记忆。
如果这种还原足够逼真,人的大脑就会相信这一切的真实性。
想象两个人在这样的VR世界中对话,各自穿戴着自己的avatar,站在土星星环上的一颗小行星上,谈论着其中一个人最近失恋的感受:
你能在看到对方唇部运动的同时,耳中听到对应的声音,她在呼吸时胸腔和腹部的起伏也传递给她穿的明黄色真丝吊带。
当你目光游移时木星正好遮住太阳,给你们这颗小小的行星带来了短暂的日食。目光再投向她时她正讲到伤心处,眼泪从眼角一点点溢出成一个晶莹的泪珠,她一甩头,泪珠离开眼角漂浮在空中,里面有她的倒影。
Hey,这时候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冲过去抱住她,告诉她有你在一切都会好。
然而这时,你只会抱住一团空气。
这将是VR给我们带来的新「在场交流」。由于视觉易还原、而触觉很难还原,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逐渐接受了身体知觉的不真实,转而将更多脑力放在处理绚丽的视觉信息上,忽视身体感知,甚至忘记真实世界中的肌肉记忆,转而将手柄传递给你的感觉当成真实的触感。
「所见即所得」,我们终于变成了真正的「视觉动物」。
Visuals = Reality.
本文由 @咖啡磨成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